新浪微博正遭遇著高管變動、商業(yè)化與門戶互搏等挑戰(zhàn)。然而,這背后是,新浪微博從媒體化運營驅動向技術驅動的轉型。
近日,據一名新浪內部人士證實,新浪微博總經理彭少斌微博產品技術總負責人的角色將淡化,主管新浪無線事業(yè)部的王高飛將統一負責新浪微博的產品開發(fā)和技術工作。不過,截至目前,新浪官方并未發(fā)布有關人事變動的消息。
此次人事變動也折射出新浪微博的方向調整。一名資深媒體人士對記者表示,新浪微博長久以來缺乏一個能夠統一產品決策的“大產品經理”,這使得新浪微博的產品無法基于一個有效的長遠規(guī)劃來布局,從而結束了新浪微博的發(fā)展。
在此之前,新浪微博的產品決策層呈現產品技術方、運營方與無線三方面的割裂狀,彼此相互制約,無法形成統一的長遠規(guī)劃,走在了一個“四不像”的局面。
一名新浪微博產品原規(guī)劃人士對《第一財經日報》表示,在SNS領域,新浪和騰訊未來會相互借鑒,但新浪微博的未來走向要看新浪高管在今年年底的反思。他表示,領頭人對新浪微博的產品發(fā)展影響巨大。
新浪微博目前正在遭遇成長尷尬。
有市場分析認為,媒體化的運營,使得新浪微博取得了今日的成就,但對于已取得市場領先的新浪微博來說,要獲得下一階段更大規(guī)模的突破以及有效的商業(yè)化,又須擺脫其強烈的媒體印跡。
新浪微博的商業(yè)化受到媒體基因的掣肘,在新浪內部已有共識。上述新浪微博原員工對記者表示,新浪內部曾考慮過更改架構,擴容第三方應用,向全面社交化轉型,但迫于運營方面,影響用戶優(yōu)質信息傳播體驗的壓力而進行遲緩。
資料顯示,新浪微博第三方應用收入在今年三季度的營收為430萬美元,僅占新浪微博總營收的20%以內。
但強媒體化的方向,也并未帶來新浪微博的廣告變現能力。盡管新浪微博三季度的廣告營收環(huán)比增長一倍,但新浪CEO曹國偉在財報會議上表示,新浪微博第三季度的用戶停留時間已出現了環(huán)比下降,而新浪微博的商業(yè)化也面臨著與門戶廣告左右互搏的危險。
此外,有觀點認為,傳統PC上的微博界面無法承載更多的廣告位,也無法滿足微博客戶的長尾廣告的需求。這意味著,現有的微博廣告模式,并不具備可持續(xù)性。
事實上,新浪已計劃在今年第四季度上線自助式的信息流廣告系統。通過微博上信息流的相關關鍵詞,進行廣告推廣。但這在短期內,規(guī)模沒有形成前,很難獲得收益;此外,這也要求新浪對微博海量數據挖掘等技術實力的補強。
據了解,除王高飛接管微博產品技術后,新浪微博也從百度吸引了較多技術人員,其中不乏廣告系統方面的技術人員。
有業(yè)內人士稱,此次人事調整,也可看出是新浪微博從媒體化運營驅動向技術驅動的轉型。
盡管新浪的運營開支已經收窄,但新浪在微博上的投入與營收仍然差距較大。
這也使得目前的新浪微博與Facebook上市后的遭遇類似,由于營收以及用戶增長的問題,估值一直下滑。Facebook從上市時的約1000億美元市值,已滑落至450億美元左右;而新浪微博的估值也從此前的100億美元滑落至20億美元左右。而新浪的整體市值約29億美元。
有業(yè)內人士認為,分拆之后的新浪微博需要戰(zhàn)略投資,一是來自于資金方面的發(fā)展;二是在資源上有助于微博的商業(yè)化。而近來,阿里巴巴對新浪的注資傳聞,若屬實,則滿足新浪微博的發(fā)展要求。
阿里對新浪所帶來的助力,除了表現在阿里擁有豐富的賣家資源,這些賣家能夠通過新浪微博,與用戶直接進行聯系,豐富新浪的自助式信息流廣告系統外;另一方面是阿里擁有龐大的本地商戶布局,如聚劃算、美團等,能夠在O2O(Online To Offline)領域為新浪帶來幫助。
目前,新浪微博移動領域的流量已超過PC端,成為新浪微博的第一入口。此外,O2O是移動應用未來最重要的變現方式。上述人士稱,騰訊微信已在O2O領域對本地商戶展開布局,而作為國內第二大移動社交產品,新浪微博在阿里的注資下,也沒有理由放棄。